成语“程门立雪”源自于宋朝杨时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待师长的尊敬和礼貌,甚至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不愿打扰老师的休息时间。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应用,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对学习的认真和对品德的追求。
程门立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尊敬师长、恭敬有礼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地虚心学习,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待师长的尊敬和礼貌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礼貌和常识,更是一种美德和品德的体现。只有如此,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为人处世更加得心应手,取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像杨时一样,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断地学习进取,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杨时是因为对程门立雪这个故事的真实经历而成为主人公的。据传,杨时在宋朝时期是一位才华出众、勤奋好学的学者,对待老师非常尊敬和恭敬。他先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程颢逝世后,他又拜程颐为师,不断探讨学问,终于成为了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据说有一天,杨时为了请教程颐问题,约了同学去程颐的家里,却发现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不忍打扰老师,便在门外等待,直到大雪纷飞,积雪已经深达一尺多,程颐才发现他们在门外等了很久,赶紧叫他们进来。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程门立雪”的典故,也成为了表达对师长尊敬的成语。
除了杨时在门外等候程颐的情节外,程门立雪的故事还有一些值得了解的细节:
杨时的学习态度
杨时非常虚心好学,对老师程颢和程颐充满敬意,不辞辛苦地向他们请教学问。这种勤奋好学的态度成为他成为一名知名学者的重要因素。

程颢与程颐
程颢和程颐是宋朝时期的两位著名学者,兄弟俩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程门立雪的故事中,杨时先拜程颢为师,后又拜程颐为师,这表明他非常尊重这两位学者,并认为他们的学问有很高的价值。
大雪纷飞
故事中的大雪纷飞的氛围非常浓郁,形容词“鹅毛大雪”生动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场景,也表现了杨时和同学们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等待老师的坚持和毅力。
程颐的态度
程颐醒来后知道杨时和同学们在门外等了很久,非常感激他们的恭敬和尊重,这种态度表现出程颐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精神,也表现了杨时的尊敬和恭敬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赞赏。
这些细节丰富了程门立雪的故事情节,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师长尊敬的重要性。





